了解其起源特点的意义 特征和文学意义 艳体诗概述 了解其起源

文章编号:2193 更新时间:2024-11-23 分类:互联网资讯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明代吴门书派,名家林立,但不论以何名目、从何角度评论,祝允明的地位总是首屈一指。他的墨迹流传多而广,据刘九庵先生统计,祝允明与文徵明、董其昌的存世墨迹,为有明之冠。

在众多祝允明墨迹中,署款畅哉道士、钤印祝允明的真迹却唯见一件,它就是今藏上海图书馆的《艳体诗册》(见图),此时正赫然面世于该馆举办的明清名家手稿展上。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别号甚多。《艳体诗册》书于珍贵的金粟山藏经纸,录祝允明《双娃歌》等13首自作诗。册页凡12开24面,纸芯纵30厘米,横18.6厘米。册前有文徵明门人周天球(1514-1595)题风调才情篆书大字,末有吴门名家陈鎏(1508-1581)、黄姬水(1509-1574)、王世贞(1526-1590)题跋,清道光著名藏书家德畲(即潘仕成,1804-1873)题签,并历经明清诸名家递藏。方濬颐(1815-1889)《梦园书画录》有全册著录。

祝允明的书法艺术

了解其起源特点的意义特征和文学意义艳体诗概述

祝允明书法功力深厚,尤精临帖,举凡钟、王、苏、黄、米、赵及明代前贤名帖,皆能临到逼似的程度。由于临习过多,又因其仕途失意沉酣酒色博弈,而时有浮躁怒张之气,故识者以为他有些书作特别是草书往往有心乏主宰,虽亦临古,鲜见消融(启功先生语)的缺憾。

相反,当其专注一、二家法并乘兴挥洒之际,则每每会写出无意于佳乃佳的妙迹。《艳体诗册》一变心乏主宰鲜见消融的积习,取法苏(轼)、黄(庭坚)结体(按:苏黄实乃一家眷属),因而信笔运去,遂成一家,留下了这件神融苏黄之间(见本册陈鎏跋)的传世佳构。

无意于佳乃佳

无意于佳乃佳是大书家苏轼的论书名言,故他的书法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豪放于妙理之外而照耀千古。正是由于祝允明具备了扎实的法度,故能在忙还之暇神怡务闲和感惠徇知及纸墨相发这种五合交臻(孙过庭《书谱》语)的情境下,应验了苏轼无意于佳乃佳的名言,为世人留下了这件纯粹但沉静洒脱而神融笔畅的佳作。

真伪之辨

本册款署畅哉道士,钤印祝允明,又仅见一件,故难免真伪之辨。笔者曾屡观沪上著名收藏家戚叔玉先生所藏署款祝允明而钤印畅哉道人的行书《琼林玉树歌》真迹(书于允明39岁时,今已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精印出版),该册多取山谷结伴,而其行笔使毫则甚似《艳体诗册》,而后者更为老辣,可视为如今仅见之畅哉双璧。

况且,《艳体诗册》流传有绪;清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提及祝允明撰有《畅哉集》;而本册又有文祝嫡传的周、陈、黄、王明代四大名家题跋的多重保驾,故《艳体诗册》必为真迹无疑,并且应是一件极为难得的祝允明传世精品。

黄老道家的失落

中国文化的转折点,是秦之一统,自此中国文化之源头晦暗不明。以易学来说,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各家有各家的易,诸侯列国各国有各国的易,黄河长江、南北东西不同流域和地域也有各自的易,虽不乏一致,却也不尽相同。自秦始皇焚书以及汉武帝尊儒之后,便只剩下了儒家易独大。就学术而论,此为一大损失。

这期间标志性的两个事件,除了秦始皇焚书,便是汉武帝时《淮南子》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的失传,只剩下论道的内篇二十一篇传世。事出编集主持者淮南王刘安因反叛事败自杀,全族以及大批学者的被诛灭。

先秦学术的主流是黄老道家,秦时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以及《淮南子》,总体上便是黄老道家的集大成之作。两部书都是召集数千门客编撰而成,要知道这些门客的属性——他们有的是六国未灭时人物,其余的也相去不远还有正宗师承,所以保留了战国末年的学术面貌,是先秦学术最后的正传。

说到道家,很多人只知老庄,只知老庄道家,须知这两部书也是重量级的经典。《淮南子》的编集,刘安曾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易,全书即是以主黄老的易学思想为统贯。黄老之学,乃是与天人合一、内圣外王最为贴合的一派学问。比如,《淮南子》内篇第八《本经训》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标签: 了解其起源特点的意义艳体诗概述特征和文学意义了解其起源

本文地址: https://w6.hk/hlwzxwz/2193.html

上一篇:run策略walk终身人寿保险品种大盘点选择最...
下一篇:传世无双龙神特权揭秘获取方法获取方式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