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原名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本世纪初为了区别于外来的弹拨乐器,才被称作古琴。古琴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 130 厘米,宽约 20 厘米,厚约 5 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面、底板胶合成琴身。
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
面板上嵌有十三颗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标记音位。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有所区分。
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琴漆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
唐代是敞开胸怀吸纳外来文化的朝代,融合了多民族的音乐。受胡乐的影响,古琴在唐代宫廷中渐遭冷落。
唐代是古琴承先启后时期。唐以前没有确切的实物佐证,唐则有盛、中、晚期制作传世,部分还具年款,可配合文献记载以研究。
选桐梓为材,每于大风雷雪中独往峨眉,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
现存唐琴式样有伏羲式、神农、凤势、连珠、师旷、子期及唐末始出现之仲尼式等。
唐琴断蚊以蛇腹断为主,亦有冰纹断、流水断、及蛇腹间所夹杂之牛毛断等。
前有宋太宗创九弦琴。后有徽宗蓄南北名琴于宣和殿百琴堂,足见宋王室对琴的重视程度。
北宋欧阳修《三琴记》、苏东坡《杂书琴事》、沈括《梦溪笔谈》均记唐琴用材及制作特点。《琴苑要录》内为收北宋人斫琴法。
唐宋时期,古琴形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从唐代的浑圆、肥厚,到宋代的秀丽、清雅,反映了当时社会审美情趣的变化和制琴技艺的进步。
标签: 浅述唐宋古琴形制演变、 浅述唐宋古琴的发展、本文地址: https://w6.hk/hlwzxwz/1796.html
上一篇:传世壹号尊享版全方位解读入手建议传世壹号...